俞通源是明代开国名将俞通海的亲弟弟。早年间,因战乱频繁,俞家选择避难于巢湖一带。由于从小生活于水域旁配资网站免费,他练就了一身出色的水性。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,称他在战斗中曾向士兵们展示过在水面上轻松踏波行走的神奇技艺。之后,他跟随哥哥俞通海,带领巢湖水师归顺于朱元璋。
关于俞通源早期的战斗经历,史书上鲜有记载,仅知他兄长俞通海在围攻吴平江期间,遭到流箭射中,重伤不治而亡。自此,俞通源接替了俞通海在中书省担任平章政事,并开始在历史的舞台上彰显他的才华与勇气。
俞通源受到命令,带领着兄长旧部守卫庐州这一重要战略地带。在明朝建立后,他与徐达大将军一起北伐元朝,参与了平定河中地区的战役。俞通源在攻克鹿台、凤翔、巩昌、泾州等地的战斗中表现出色,屡次展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烈的战斗意志。
然而,不久之后,元朝庆阳城的守将张良臣运用诈降的计策,成功地将徐达引入陷阱,使其损失惨重。对于这种情况,徐达非常愤怒,决心调集各路精锐部队,彻底围攻庆阳城以报复此事。当时,俞通源接到徐达的命令,从临洮迅速赶往泾州,并一路疾行至庆阳城的西侧;大将顾时则集合部队位于北面;傅友德则驻扎在城的东侧;而陈德则领着兵马向南方逼近庆阳。同时,冯胜和汤和等著名将领也纷纷汇集而来,将庆阳城的包围圈封得水泄不通。
展开剩余65%在这场紧张的围攻中,北元方面也调派了众多军队前来解围。例如,元将贺宗哲率兵攻打凤翔;孔兴和脱列伯也分别负责围攻大同;王保保旗下的部队则直接攻陷了庆阳城西边的原州和南面的泾州。这些动作为的是吸引明军的注意力,以便减少对庆阳的围攻力度。不幸的是,驻扎在原州的指挥官陈寿阵亡,战局急转直下,隐忧重重。
为了防止庆阳城西面和南面的明军陷入困境,徐达立即指挥冯胜主动发起攻击韩扎儿,然而韩扎儿却选择逃避,没有勇气迎战。与此同时,接替常遇春的李文忠本计划前来合力攻击庆阳,然而情况突变,他果断改变战术,转而攻向大同,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,彻底打破了元军南方救援的希望。
随着几路元军援军接连失败,庆阳城的围攻也毫无希望,宣告成为一座孤城。张良臣意识到即便坚守也无意义,尝试从东西城门突围,结果均遭失败。后无奈之下,他只得登上城头宣告投降,但由于先前的诈降经历,明军对此并不买账,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要求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城中的粮草愈发短缺,姚晖、熊左丞、胡知院等将领纷纷开城投降。内心绝望的张良臣试图自杀,最终失败,被明军抓获并迅速斩首。洪武三年,朱元璋对功臣进行封赏,俞通源被封为南安侯,年禄五百石。此后,俞通源有时随廖永忠入蜀讨伐明夏政权,有时跟随徐达元帅出塞征讨,更与傅友德和沐英一起平定云南等地,每一次都展现出了不凡的才能。
俞通源直到洪武二十二年安然去世。然而,次年李善长事件爆发后,因被指控为胡惟庸的同党,他的爵位也被迫剥夺,留下了历史的遗憾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