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确立以来,“状元”便成为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荣誉象征。而要登上这一至高无上的领奖台,考生们不仅要参加地方举行的乡试,还要参加京城的会试。乡试和会试的第一名分别被称为解元和会元。如果能够同时获得这三项荣誉在线配资平台,那么这位才子便称得上是“连中三元”。这种成就可谓极其罕见,堪称天选之才。
据史料记载,从唐朝开创科举至清朝末期,共有状元五百零三人之多,而解元和会元的数量更是不可胜数。然而,能够“连中三元”的人却少之又少。即便在延续了两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,也仅有一位有明确记载的连中三元者——他便是深得文人推崇的商辂,曾被誉为“我朝贤佐,商公第一”。
商辂出生于浙江严州府淳安县,即今天的浙江杭州淳安县。永乐十二年(1414年),他在这里踏入了人生的起点。关于商辂年轻时的经历,史籍记载不多,但可以推测,约在宣德十年(1435年),年仅二十出头的商辂便参加了乡试,凭借过人的才学荣登解元。十年后,正统十年(1445年),商辂进京参加会试,最终以头名的成绩脱颖而出,并在随后的殿试中再次取得了第一,获得了明英宗的青睐,最终一举成名,成就了“连中三元”的殊荣。
展开剩余72%尽管有史学者提出,洪武年间的黄观也曾连中三元,但《明史》却明确指出:“终明之世,三试第一者,辂一人而已。”这意味着,商辂确实是明朝唯一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。值得一提的是,尽管商辂获得了这一史无前例的荣誉,他的待遇却并未因此而与其他状元有所不同。高中的商辂被任命为修撰,随后不久,便得到了进入东阁学习进修的机会。
史书记载商辂外貌“丰姿瑰伟”,这不仅帮助他赢得了明英宗的好感,从而成为状元,也使他在朝堂中备受关注。不久之后,商辂便被选为展书官,继续在朝中展现才华。
然而,四年后的土木堡之变却让商辂的人生发生了巨变。此时,明英宗亲征,结果被瓦剌俘虏,国内的政局陷入混乱。郕王朱祁钰开始监国。国家动荡之际,商辂得到了陈循和高谷的推荐,迅速进入了内阁,并与于谦一起坚定地反对将皇帝迁往南方。随着朱祁钰即位为帝,商辂不久后被任命为翰林院侍读,开始参与国家政务。
不久后,瓦剌释放了朱祁钰,商辂受命前往居庸关迎接他归来。回京后,他被提升为翰林学士,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。在随后的几年中,商辂升任兵部左侍郎和左春坊大学士,并以刚正不阿的品性赢得了广泛尊敬。他曾上奏请求核查豪强侵占土地,并提出为流民发放种子以安置他们的提议。
景泰五年(1454年),因提议恢复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,商辂与钟同、章纶一同成为目标,最终钟同被活活杖毙。商辂虽竭力挽救,最终成功保住了章纶的性命。景泰七年(1456年),商辂参与编纂《寰宇通志》,并加授太常卿。次年,朱祁钰患重病,朝中群臣纷纷上书请求立太子,甚至有人提议立朱祁钰的皇叔襄王朱瞻墡为新君。商辂则坚定表示,朱祁钰应当传位给明宣宗朱瞻基的血脉,即复立朱见深为太子。
然而,商辂的提议未能及时上奏,因当夜石亨等人发动了夺门之变,强行复立了明英宗朱祁镇。随后,于谦和王文等重臣被囚禁,而商辂被迫草拟复位诏书。商辂与石亨等人一直不合,最终遭到弹劾,并被监禁。尽管如此,朱祁镇念及往日情谊,最终只是将商辂贬为庶人,而未对他加以重罚。
接下来的十年,商辂虽然时常被朱祁镇怀念,但由于与权臣石亨等人的不合,商辂始终未能恢复官职。直到成化三年(1467年),已经即位为帝的朱见深终于召回商辂,并为他恢复了官职。刚刚复职的商辂,便提出了“勤学、纳谏、储将、防边、省冗官、设社仓、崇先圣号、广造士法”等八条治国建议,展现出他深切关怀国家的态度。
在朱见深的支持下,商辂先后担任兵部尚书、户部尚书、文渊阁大学士、吏部尚书,并加授太子少保。成化十一年(1475年),商辂终于登上了文臣的巅峰,成为内阁首辅。然而,宫中的汪直渐渐得到了宠幸,开始逐步干预朝政。成化十三年(1477年),朱见深设立了西厂,并安排汪直掌管。汪直借助西厂展开大规模的打压,令文官群体感到极大的压力。
作为文官首领,商辂带领群臣上书弹劾汪直的种种罪行,甚至直言:“直不去, 天下安得无危?”面对商辂等大臣的强烈反对,朱见深最终决定撤销西厂。然而,汪直虽然被罢黜,却依然受到宠信。为了避免再次遭到迫害,商辂决定主动辞职,回家安度余生。十年后,商辂去世,享年七十三岁。史书评价他道:“辂既去,士大夫益俯首事直,无敢与抗者矣。”
总结来看,商辂无疑是明朝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科举人才之一。作为唯一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在线配资平台,他不仅在文官体系中达到了顶峰,也凭借正直的品性和勤奋的工作赢得了民众的尊敬。可惜的是,权力斗争让他两度被迫离开朝堂,未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才华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